更新时间:
在学习制作青花瓷贺卡的课堂上,21岁的阿基拉·恰米卡拉一边描画青花瓷瓶身的弧线,一边将斯里兰卡大象与中国传统纹样填入其中,沿着画纸细细裁剪几道,便制成一张立体贺卡。“我很喜欢中国文化,我想在作品中将中国文化与斯里兰卡本土文化相融合。”他说。
韩国汉字研究所所长河永三认为,甲骨文作为东亚文化的源头活水,其现代价值亟待进一步挖掘与利用。他建议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国古代经典《千字文》进行数字化传播,让这一文化瑰宝焕发新的光彩。
二是人为偏见的工具性放大。算法训练依赖历史数据,而历史数据常常蕴含歧视性偏见,这导致人工智能系统在性别、种族、残疾等维度上做出不公决策,弱势群体更易成为监控和错误风险评估对象,挑战了平等权和非歧视原则。
他告诉记者,这幅作品中的“鸟王”是一种隐喻,象征着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状态,“就像我喜欢偏暗的画风,但这种偏暗并非指向邪恶,而是代表了‘有暗才有光’,在迷茫之中找到希望”。作为一名中国插画师,他感受到中国哲思的诗意深植于自己的血脉中,对他的艺术表达方式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金城评价称,《廖冰兄全集》耗时十三载完成出版,是跨越时代的文化接力,是献给中国漫画史的传世文献。廖冰兄的作品成为历史反思与思想解放的集体记忆,仿若一座精神灯塔,为当代青年提供避免精神矮化的教科书。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的师生们系统了解了大熊猫圈养保护知识、野化放归进程。德国青年蔡梓睿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熊猫妈妈带着两只幼仔啃竹子。幼仔吃完后抢夺妈妈手中的竹子,而妈妈推开幼仔,任它们滚下小坡。最后妈妈继续淡定进食,幼仔又爬回身边。“这场家庭闹剧以可爱的方式收场,但它说明了这里的人们很尊重大熊猫原有的生活方式。”
据了解,1968年12月,美国阿波罗8号任务宇航员在太空实现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地球升起并拍摄彩色照片,这幅后来被命名为“地出”(Earthrise)的标志性照片,风靡全球。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史专家罗伯特·普尔基于该照片并进行相关发掘研究于2008年出版《地出:人类初次看见完整地球》。他为中文版新书作序称,中文版有两个主要变动,一是插图变成彩色,二是新增“冷战与蓝色行星”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