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厦门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推进口岸降本增效集成化改革,先后出台120多条系统性工作举措,从提效、降费、促便利三方面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创新监管模式,大幅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例如,建设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整合海关、海事等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实现“一个窗口、一次申报、一次办结”;联合海关、海事、边检、港口以及码头作业单位等多部门,在全国率先推行进出口货物“查验分流”“先放行、后改单”等监管模式。厦门港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已达沿海主要口岸最低水平;截至2024年底,厦门港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在泊时间排名全球前三;厦门口岸在“海运口岸集装箱货物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测评”中连续6年保持前两位水平。
截至4月18日,广西全区春种农作物已播4451.82万亩、同比快37.87万亩,完成春播意向的90.64%;早稻插播滞后幅度大幅减缓,早稻已插1101.60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88.26%。
中方倡导的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亚洲安全观日益成为地区国家的共识。此访期间,中越将外交、国防、公安“3+3”战略对话机制提升为部长级,中马、中柬分别建立外交、国防“2+2”对话机制和外长、防长“2+2”战略对话机制。中柬将依托新落成的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推动“金龙”联演联训提质升级,增强维护地区和平安宁的能力。中越、中马一致同意妥善处理海上问题,反对外来干扰,携手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国有意愿、有信心、有能力同周边国家一道,守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与此同时,广西根据旱情的轻重缓急科学调度、合理分配灌溉水源,有效保障受旱区春耕生产用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村屯摸排受旱和用水需求情况,开展春耕抗旱指导服务,积极分类指导采取改种、覆膜、节水灌溉等实用抗旱措施,组织农户积极抗旱。
自2022年起,40余名中国专家奔赴柬埔寨,深入田间地头、河湖码头、沿海港口调研25个省(市)的各类农林渔业主体近5000人,行程2万余公里。项目组厘清了柬农业在产业链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政策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协助柬埔寨政府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历时16个月,项目组取得包括1个总体规划和7个优势产业规划成果,获柬方高度赞赏。
数据显示,免签对入境游的促进效果显著。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此前表示,自中国对多国单方面免签以来,对入境游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来自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
与三国签署的10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在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基础上,也打造了更多新兴领域合作增长点,包括人工智能、产供链合作、联合实验室等。不断拉长的合作清单,是中国推动与三国更加全面、均衡、立体的务实合作的生动体现,也彰显出中国与各国共谋发展的态度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