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茅台比喻为一棵大树,这棵大树有万千茅台工匠撑起质量的天,有数代茅台人积淀起的枝繁叶茂的品牌,也有向下伸向消费者需求的渠道根系,既具有向上生长的动能,又具有向下扎根的韧性,这就是信心、定力和底气所在。”王莉说。
被大家称为“中国第一代驴友”的徐霞客若生于今日,或许会惊叹于“数字霞客”的无限可能——通过VR技术重现徐霞客古道,让用户“云游”梁皇山、华顶峰,感受“云散日朗,人意山光”的意境;基于《徐霞客游记》开发AI语音导览,在景点自动触发“游圣”解说,实现古今对话等。
“不到长城非好汉。”坐在轮椅上的他,从小也有一个登上长城的“好汉梦”。而这个梦想,对于患小儿麻痹症而导致双腿残疾的他,“有些遥不可及”。他说:“过去我们肢残人出行都不方便,更别说爬长城。”
作为一位长期致力于两岸寻亲交流的亲历者,《台声》杂志原副总编辑阎崑观影时,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他说:“两岸交流的大门是老兵们撑开的。两岸交流的每一步,都由眼泪和抗争铺就。”
该片由青年导演杨正浓执导,以高秉涵、姜思章、潘松带、傅德泽等6位台湾老兵的经历为叙事主线,描绘了老兵们在历史洪流中背井离乡、跨越海峡的半生漂泊,以及他们一生对故土的魂牵梦萦。
宁海是一座位于东海之滨的江南小城,也是徐霞客“游踪起点”所在地。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从宁海西门出发,开启自己的旅行,并写下《徐霞客游记》。
“《日暮·归乡》的意义,不仅仅是让观众记住苦难,而是让他们看见两岸血浓于水的羁绊。”杨正浓强调,影片的底色是温暖的,“镜头里有老兵的泪水,但也有他们终于‘归乡’的曙光。所有跨越岁月的追寻,最终都会通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