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科技创新为蓝天保卫战和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胡京南在记者见面会上说,在蓝天保卫战中,作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团队的一分子,他与全国2900多名科研工作者一起,在京津冀开展“空—天—地”立体观测,建立了高精度的排放清单,弄清重污染成因,识别污染来源,为京津冀空气质量改善助力。
莫斯科4月17日电 (记者 田冰)当地时间16日,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莫斯科举行纪念《反分裂国家法》实施20周年专题座谈会。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出席并发表讲话,旅俄侨界多个团体代表与会。
“Eat,Eat,This is荣昌braised goose。”3月31日,“甲亢哥”在成都开展直播活动时,身穿花棉袄、高举荣昌卤鹅的“荣昌卤鹅哥”挤进层层包围,在人群中尤为醒目。他用带着重庆口音的蹩脚英语,成功吸引“甲亢哥”大口吃下荣昌美味,让荣昌卤鹅正式走进国际视野。
同时,当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还不够稳固,重污染天气过程还时有发生,一些河湖汛期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局部地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较为突出,一些地方仍有噪声超标扰民现象。污染防治攻坚任重道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李立明教授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他们调查的1070多万中国成年人中,有五分之一的人颈动脉里存在斑块。
温哥华4月17日电 (记者 余瑞冬)主题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的二战华裔老兵表彰仪式16日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华埠的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举行。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党委书记、站长张大伟认为,随着污染防治攻坚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纵深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对监测网络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效能,以及监测数据精准性、全面性、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智化转型要以生态环境治理需求为牵引,构建“精准治污靶向管控、科学治污模型支撑、依法治污数据存证”的技术框架,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监测业务的多模态融合。通过重构“感知—传输—分析—决策”业务流程,实现提高运行效率、增强生产效能、防范质量风险等目标,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更加科学化、定量化的决策依据,有力支撑“美丽中国先行区”分阶段试点。